1. <em id="xkexd"></em>

      <nobr id="xkexd"></nobr>

        1.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 议政建言

          (调研报告)关于围绕银川全民健康落实行动开展视察调研的报告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2-07-19访问次数:字号:[]

          为认真贯彻落实银川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健康银川建设的实施意见》,市政协组织委员围绕“银川全民健康落实行动开展情况”开展了视察调研,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银川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健康发展规划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银川发展实际,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统筹推进银川全民健康落实行动,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健康银川落实行动不断推进。先后研究制定了《全面推进健康银川建设的实施意见》《健康银川行动实施方案(2020——2030年)》《银川市健康银川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在健康宁夏相关指标基础上,将健康银川专项行动扩展到27项行动,148项具体指标任务,同时修订印发《健康银川建设绩效考核办法》,将“健康银川”纳入市委、市政府绩效考评,为扎实有序推进健康银川行动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初步建立村、镇、县、市四级疾病防治体系,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了一所万人级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基层疾病防控体系不断加强,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大力推进精神卫生、职业病和重大传染病防治,法定传染病累计报告发病率较上年同期下降51.19%,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第一时间同步开展流调、精准分级管理、高效随采随检、切断传播途径、形成联防联控合力,确保全市疫情防控工作见行见效。三是互联网+医疗应用不断强化。建立“全国专家远程门诊”“银川专家远程门诊”“银川在线互联网门诊”,覆盖全市三个层级的“互联网+远程门诊”体系初步形成,银川都市圈医疗服务同质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研发“银川健康广场” 微信小程,统筹市属医院号源、床位、诊疗信息,提供智能分诊、移动支付、院内导航、疫苗接种等全流程服务,实现门诊、床位和大型设备检查的精准预约,患者的满意度有效提升。四是健康产业不断发展。制定《银川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创新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截至目前已引入百度健康等“互联网+医疗健康”、大健康企业117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互联网医院已达71家。五是健康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47%,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治理率93%,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97%;强化黑臭水体、农村面源污染等专项治理,2021年1-6月,全市优良天数达标率为80.1%,重点流域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100%;持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检查清理整治行动,全力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9.01%。六是全民健康指标不断提升。2020年全市人均预期寿命等17项健康指标全面达到健康宁夏2020年指标水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等11项健康指标提前达到健康宁夏2030指标水平。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获得健康宁夏建设考核一等奖。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地调研,委员们对我市健康银川落实行动开展以来所取得的成效表示充分肯定。但随着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及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一些短板和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公共卫生疾控体系建设较弱,服务保障能力有待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不足,突发事件应急和传染病防控两大类公共卫生服务,在政策供给、专业人才资源和数据治理能力建设方面都存在短板,常抓不懈、预防为主、治未病的能力也都有待提升;作为首府城市,全市疾控中心现有人员编制仅达到0.74人/万人,对照国家要求的1.75人/万人的疾控人员比例相差甚远;疾控人员待遇与市属公立医院在应急加班、日常福利待遇、奖励激励政策等多方面也存在一定差距,造成专业人员流失情况严重。

          (二)全生命周期健康维护能力不足,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有待加强。一是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进校园工作成效不明显。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机制、眼保健操制度、体育课质量落实不到位,中小学生肥胖、近视等健康问题突出。二是工作人群由于家庭和工作压力大、锻炼时间不足等,导致部分人健康状况不乐观;全社会对患有职业病、心理疾病及亚健康等人群缺乏深度关注,带薪休假制度难以落实。三是老年人锻炼缺少科学健康的指导,老年人长期照护制度尚未建立,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护服务措施还不完善、不健全。

          (三)基层信息化建设基础标准不一,互联网+医疗体系建设存在短板。基层信息化建设标准不统一,系统间不能有效协同,医疗健康数据没有实现互联互通,“院内通”“区域通”仍存在障碍;基层信息化建设系统不完善,各类服务平台升级、改造资金短缺,影响了互联网+医疗整体服务水平和效率的提升。

          (四)健康产业发展规模效应尚未有效形成。我市健康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健康产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少,示范引领作用弱,产业之间的融合不够,高附加值服务较少,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规模集群。

          (五)健康环境质量仍存在明显短板。控源截污、生态修复、雨水调蓄、中水利用等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需求相比略显滞后;农业面源污染依然严重,农村黑臭水体依然存在,乡村文明新风尚未完全形成;废弃厂矿生态修复进展缓慢,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指标完成任务十分艰巨;部分餐饮企业卫生脏乱差问题依然存在,名厨亮灶工作需要进一步改进提升。

          三、对策建议

          以实施“四大提升行动”为契机,强化顶层设计,把健康融入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全过程,把健康理念引入家庭社区学校,着力形成全社会联动推进大健康格局,不断推动健康银川行动取得实效。

          (一)夯实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基础。加快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坚持把预防作为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坚持常备不懈,将预防关口前移,着力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努力建设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健全执业人员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重点解决好疾控单位人员力量不足、编制严重紧缺的现实情况,探索建立符合公共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和绩效工资等制度,保持疾控干部队伍的稳定;持续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分级诊疗等制度建设,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努力形成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

          (二)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围绕大健康、大卫生理念,加大全民健康落实行动的宣传和教育,组织健康专家定期走进机关、企业、学校、社区、乡村,宣传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把工作重点由花钱治现病转向健身防未病上来,让全民健康行动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健康行为。对学生群体,要全面落实国务院“五项管理”和“双减”目标任务,指导学生健康用眼、科学锻炼和体质健康日常监测。对工作人群,要健全健康干预制度,落实干部职工年度体检工作,对发现的身心疾病苗头做到及时干预。同时,积极开展全民科学健身活动,不断加强健康场所建设,针对学生、亚健康人群、老年人等不同群体,优化体质促进项目, 加强体育运动指导, 推广运动处方, 倡导合理膳食和科学运动,发挥全民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防治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科学健身与健康生活融合发展。特别是应加大“15分钟健身圈”建设力度,提供更多就近健身场所,让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健康状况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进行适宜的科学锻炼,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强化政策支撑,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创新“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完善顶层设计,建立互联网医疗监管平台,加强对人员资质、处方流转、合理用药的监管,引导互联网医疗规范发展。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建设,依托国内高端医疗资源,融合全区实体医疗机构,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整合医疗健康生态资源,形成“药+医+险+养”一体化闭环式多级联动区域医疗健康服务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服务下沉,提高卫生健康服务可及性,缓解城乡、区域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实现有限医疗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夯实信息化基础,按照统一的业务标准、数据标准和技术标准,建设区域“互联网+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上下联动和业务协同,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推进分级诊疗,打通信息壁垒,实现医疗信息互认共享,重点解决“只录一次、互联互通、应用落地”痛点问题。提升“示范区”健康服务能力,通过远程诊疗、诊断平台,进一步扩大示范区效应,将优质医疗资源延伸覆盖到整个银川都市圈(包括内蒙左旗、前旗、陕西榆林等银川周边500公里范围),全面提升都市圈医疗服务诊疗能力和水平,实现区域医疗标准化、同质化,推动实现疑难病不出市、大病不出县(区)、常见病留基层;建立以“全科医生为主体、专科医生为骨干、健康管理师为纽带”的健康管理模式,加强慢性病管理和家庭医生签约,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慢性病群众提供多方位全流程的健康管理服务。

          (四)加快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加强政府统筹协调,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突出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医养产业快速增长和规模效应,打造医养健康产业发展集群。支持宝丰健康城、国龙健康园、胜利体育等一批代表性的健康医疗、健康养老、健康运动企业做大做强;高度重视启元药业、康亚药业等几大生物医药重点企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以银川市已有高新产业园为载体,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互联网医院产业集群,构建“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生态体系。充分利用苏银产业园现有的国际医疗城、康复中心等闲置医疗基础设施,进一步整合盘活医疗存量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健康旅游养生品牌。

          (五)持续改善人居环境。要继续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深化沙尘污染治理,全面推进土壤、农业农村及地下水污染治理工作,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修复,着重加大对贺兰山、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努力绘就天更蓝、地更绿、水更美、空气更清新的塞上山川新图卷,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要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加强对餐饮企业“事中事后”监管,特别是要加强对小餐饮企业和网络订餐平台的集中整治提升,达到“规范一批、提升一批”的良好效果,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日韩h片在线观看
          1. <em id="xkexd"></em>

            <nobr id="xkexd"></nobr>